嗣漢道教天師府第六十五代天師—張捷翔天師傳
首章—天命輪轉
天命之說,自古以來在帝王將相以及傳奇人物故事間不斷流傳與承續,間接地說明中華文化對於天命都抱持的堅信不疑的態度;所謂天生萬物,各有生存之道,亦有其生存之術,譬如:「魚能在水中悠然自樂,鳥可以在天空中翱翔」,也就是依據天生之條件,發展本能,應天道而生存,也就是命中注定,換個方式來說,對人類而言,為什麼人不能長羽翼而是生四肢?又為什麼不能像魚終日生活於水底?人又為什麼有聰明和遲鈍,有美醜,這都是因為【天然命定】四字大旗在招喚我們,所以說人飢餓自然就會找食物,疲累就會休息,喜歡善良、厭棄邪詭,都是應天的生活道,更淺白的說,舉凡人類順應自然而不能任意改變,不可違抗,就叫天命。
孔子曾提出君子必須要能透徹天命的看法,又說:「吾十有五而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因為他認為天命本身就是自覺的使命感,這種使命的來源是天,所以稱為【知天命】;【天命】的第二層發展,即領悟自己負有使命,必須設法去完成,因此【天命知行】也代表人生種種魔考與歷練。
近年來,我國道教也面臨輪轉天命之期,目前道教各式亂象與六十五代天師嗣位之爭,正彰顯道教正處於改革的亂世的時代洪流中。宗教專家蕭登福教授指出:「一個宗教盛行久了以後,必然會產生一些糟粕與包袱,所以常常必須注入新血輪或加以改革,才能使它適應時代而歷久而彌新,也使它的理論及傳教方式,愈來愈完善。」
舉例而言,佛教由創立於印度,而能成為今日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實是不斷的攝取別人的長處以為己有。小乘的佛教倡無常、苦、空、無我,是以出世為主的宗教;到了大乘,傳入中國後,受到中土文化影響,大量吸收魏晉玄學的道體論思想,開始轉變而主張常、樂、我、淨。到了唐代,又轉而為崇壇好祀的密宗,深入於凡民求財治病的平常生活中。到了民國後,西風東漸,傳統社會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佛教的太虛法師便在民國二年,大力倡導佛教革命,從教義、組織、財產等方面著手,主張人間佛教,擺脫了佛教只重出世(死人)的宗教,轉而為活人的宗教。這些轉變雖逐漸使得佛教成為非佛教的佛教,在當時也都招來了強大的反對與爭鬥,但卻使佛教因此而能生存下去。
從歷史革命式觀點而看,現在道教亂禍與紛端何嘗不是道教的諸多魔考?也就是筆者所謂道教天命輪轉啟動;又或者從易經卦象學來談,六十四這個數字代表的是最終卦象,稱〈水火未濟〉卦,也將開啟卦首〈乾為天〉的運轉,也就是一切現象必須再回歸天命中,巧合的是自六十四代天師辭世後,尚不及託辭繼位之人,六十五代正統天師之爭便浮上檯面,雖然我輩無法一眼洞悉究竟誰才是道教亂世中要領航道教,傳襲道統之人?但我輩至少相信,承運天時之人必依附天命轉生,也必有神意與神旨相助,這段時間民間盛傳千神驗證,萬杯依憑六十五代天師傳說,開啟筆者的興趣並尋得如下例證《嗣漢張祖天師於已丑(2009)年五月上旬降文》於雲林縣大埤鄉:「吾心修德道法明,乃性明宗昊天降,張公闡道龍虎山,天降法旨傳法意,師道啟明靈寶君,傳音降世六十五,降地承天傳玉旨,法法明宗正一嗣,旨中所指承天師,傳降法旨順天命,張家血脈興道統,捷華宗祠會道啟,翔鵬萬里真天師。」很明顯這是首藏頭詩文,試著將每句詩文首字串聯來唸,不正是【吾乃張天師傳降法旨傳張捷翔】。原來,道教與道統的命定輪轉,張祖天師早已意屬道教執掌於五十八代張天師之嫡傳血脈—也就是正宗嗣漢道教天師府第六十五代天師張捷翔。
貳章—奉天行道
龍虎山上 天敕地令 萬法壇中 神將靈兵 三清尊下 嗣漢道心 宗演三六 脫胎化形 千神驗證 天師轉生
《鐵冠數》,又名《透天玄機》,並名於明朝國師劉伯溫《燒餅歌》,正是劉伯溫與鐵冠僧人的對話紀錄,其中一段伯溫問鐵冠僧人:「至此何人應位?」鐵冠僧人:「……二十八宿來羽翼,九暇星君獻智謀……」二十八宿來羽翼,不正是個「翔」字,果然應位天師是……捷翔天師笑而不答,卻娓娓道出「所謂天師,乃指天地神師,轉生誓願,撥亂返正,皈道行德,奉天行道而已!」捷翔天師就這樣簡單定位天命之承。
嗣漢道教天師府第六十五代天師張捷翔,號「祖懿先生」,對藝術頗有偏好,且多才多藝,風雅逗趣卻一副悲憫心腸,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在地方上是相當知名的慈善家、藝術家、宗教家,除了透過其仁慈的典範傳授與心靈教育洗滌,佐以精妙道術,分享靈修與替信眾消災度厄過程所得的真知灼見,時時提醒我們要稟持善良本性,愛心對待萬物,言談中,可以明顯感覺到捷翔天師對於道教的未來與想像有著無比的期盼與改革的動力。捷翔天師本身也是通靈師、丹鼎練氣心禪門的玄宗師,自身修為已是無上罡氣盎然,天命承接後更突顯其不凡人仙。捷翔天師與道教結緣的起因,乃由於幼年時已驚覺自身的特殊體質,經相命師觀其命盤後也驚嘆的說:「蓋命之人,必有其天時與天命,當天命回歸之際,此子不凡!」,幼年時期的捷翔天師,已深深體會到:「道法是這麼好,可是誤解它的人是那麼多,而真正了解和接受的人是那麼少。」便一心潛研道法,開啟自我道途,修行過程相當艱辛困苦,但也因為這些人生經驗與苦痛,成為他濟世救人的最大動力,也由於捷翔天師秉持堅定不移的決心,投注大量時間與心力,竭力喚醒世人認清道途動盪帶來的三災八難,並指出「歸道行德」是最佳解決之道。
捷翔天師曾說:「在濟世救人的這些年當中,經常看見無數悲苦的十方信眾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反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製造出另一個問題來,問題接二連三,最後讓自己陷入無可自拔的困境裡,甚至導致連最後生存的意志也選擇放棄,每當看到這些苦難煎熬的信眾,心裡總要想著意盡全力協助他們,可是除了我眼前著這些人之外呢?一定還有更多人在受著同樣的苦難與劫厄吧,要怎麼幫助所有信眾?心裡自然不安。」又說:「由於靈修的關係,得知我是第三十六代宗演天師的轉世,同時在祖宗牌位裡確認確實為五十八代天師嫡傳血脈,彷似一切冥冥就已注定;三十六代宗演天師創立【萬法宗壇】結束道教第一次派門林立,道統紛亂的時期而沿用迄今,五十八代天師嫡傳血脈關係,比起偽造之戶籍與宗譜例證,這樣天師的血限繼承更具說服力,但也讓我更感身上包袱沉重的真正意義,尤其現今社會對於道教的觀感負面越來越多,雖然形成原因很多,但追根究柢就是缺乏對於道教的『認識』,才會造成信眾沒有判斷的能力,而少了所謂的原則的理性,有原則自然容易判別什麼是合理?甚麼是不合理?所以我們應該要有更長遠的目標去實踐『道』!」
2009年捷翔天師曾發表一篇文章,就針對國人所關注的天師傳承問題,向社會大眾做一個說明,主要內容如下:
捷翔業經第一代祖天師推舉及承天冊封,出任第六十五代掌教,秉持歷代天師遺志,全力來為道門奉獻,也藉著未來襲職聖典的辦理,舉辦護國佑民齋醮,希望為社會帶來希望與安定的助力,期能帶動社會活力、振興國家經濟。
社會所關注的到底由誰出任天師,捷翔也代表天師世家,希望社會大眾能夠正面來看待此事,有許多人願意來扶道,代表著道門仍舊興旺,只要願意奉獻一己之力弘揚道法,都是一家人,對於希望為道教有所發揮的道親們,大家有機會團結一致共同來為弘道大業所努力,因此,也請各位道教朋友發揮您的影響力,天師傳承沒有爭權奪利,任何希望為道門犧牲奉獻的人都值得讚許。尤其,對於仙逝的嗣漢六十四代天師張源先掌教,我們必須感謝他為道門奉獻數十年的心力,道統得以不產生斷層,當然功不可沒,對於源先的遺屬,天師世家也希望善盡關懷的責任與義務,期待將來仍能秉持護道的精神。
道教為我國固有本土宗教,因極貼近人民生活,所以信眾難以計數。自東漢張道陵(老祖天師)創教以來,開枝散葉遍布各方,但道統傳承自有脈絡可尋,不管如何改朝換代,道教最高領袖一向為歷朝天子尊為國師,弘揚道法也是歷朝極重視作為安定人心的工作。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因逢戰後兩岸分隔,致使道統傳承產生問題,道法宣揚工作因而荒廢數十載,近年來也引發所謂天師傳承的爭議。而經承天冊封千神驗證證明,道教千神法師認定,居住台灣的張捷翔(張天師第五十八代嫡系)為唯一第六十五代天師承襲人選。有思近年經濟衰退、全球恐慌,而最具安定華人民心的道教又因長期荒廢顯得混亂無章,因此,已於九十八年五月十八日於台南市天壇接受玉皇大帝冊封為嗣漢第六十五代天師張捷翔,為道統傳承覆歸本脈,且舉辦護國佑民齋醮,為恐慌人心帶來希望與安定的力量,期能帶動社會活力、振興國家經濟。因為道教的未來不是在現在這些所謂道教高層,更不是掌控在天師的手中,是在每一個人的對文化的認知,一個傳承意義!
從上述捷翔天師言論便知道,捷翔天師對於【道】與道教的執著與那份淑世濟人的熱腸,當然實際作為上,捷翔天師更以其深厚的禪修經驗、正確的禪修觀念和方法指導十方信眾修行,並協以精妙道門祕法助信眾度難解厄,趨吉避凶。講道尤其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廣傳道法,提供現代人具體可行的人生觀念與方法。這種種慈悲已讓祖天師肯定其努力,親授天書,一點靈通整肅道教亂象之意,指示捷翔天師「奉天行道」為新道教奉行之圭臬,並從此刻起,將【道】傳遍世界各地,激勵所有人擁抱真道、永續康樂的內省修行生活方式,進一步推廣文化、教育、弘法及修行等大願,希望與科技、藝術、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菁英人士進行對話,乃至與不同的宗教進行合作,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的視野更不同於一般。近年來,捷翔天師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的和平。進而提昇到全體和平、和諧的更高境界。